几个月前,我们宣布协议研发将重新聚焦于三个战略方向:扩展 L1、扩展 Blob、改善用户体验。继之前关于扩展 L1 和扩展 Blob 的更新之后,本篇说明将围绕我们的“改善用户体验”方向及其使命展开:
为个人和机构在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提供无缝、安全且无需许可的体验。
作为以太坊核心的公共研发团队,我们认为在未来 6-12 个月内,互操作性及本文介绍的相关项目,是在更广泛的用户体验领域中具有最高杠杆效应的机会。
近期的战略重点将集中在我们认为将继续成为互操作性基础组成部分的领域:基于意图的架构和通用消息传递。对于这两者,我们的目标是专注于清晰、可衡量的协议指标,以降低延迟和成本,同时提高安全性和去信任化程度。这些指标包括:每次操作的签名数、纳入时间、快速确认时间、最终性时间以及 L2 结算时间。
我们将工作分为三个流:
- 初始化: 使意图更加模块化和轻量级,并加强共享标准,以实现资产在所有链之间的无缝、安全流动。
- 加速: 降低延迟和成本,加速实现更快的纳入、确认、最终性和结算。
- 最终化: 集成前沿的共识(快速最终性)和密码学(具有实时证明的 SNARK)技术,以解锁快速、无需许可的跨链消息传递。
为什么关注互操作性?
以太坊生态系统由我们的 L1 主网和众多无需许可地将以太坊扩展至 L1 边界之外的 L2 网络组成。这些扩展为以太坊提供了关键的入口和扩容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碎片化对以太坊体验及其经济造成的压力。
关于“解决互操作性”的含义以及互操作性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被解决,存在许多潜在的定义。虽然大部分基础设施和技术已经准备就绪(或即将就绪),但要将这些解决方案真正交到所有用户手中,并将其无缝地融入他们的日常用户体验中,还有几个步骤需要完成。
简化来看,加速互操作性的关键要素归结为解锁快速的跨链消息传递和标准化。目前,消息传递部分受制于缓慢的结算时间。在努力消除这些瓶颈的同时,我们今天已经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来解决最常见的用户流程,并在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提供统一的体验。
然而,互操作性并非以太坊用户面临的唯一用户体验问题。在本文末尾,我们重点介绍了一些以太坊基金会 (EF) 旨在解决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中不同方面的独立计划,其中更侧重于安全性和隐私。此外,我们生态系统中的项目将寻求并实现更多改善以太坊用户体验的机会。我们期待庆祝他们的成就,并继续合作以加强以太坊的核心属性。
第一流:初始化
意图 (Intents) 是改善跨链交互用户体验的一种机制,它抽象了跨链机制的复杂性,并提炼出操作的最终结果。我们将意图定义为用户希望在链上实现的目标的高级表达,而无需指定应执行的确切底层交易。意图是声明式的(“我想要这个结果,我对其实现方式持开放态度”),而交易是指令式的(“使用这些参数调用这个合约”)。
意图层位于订单流接口(钱包)和更深层的互操作性基础设施(桥,无论是官方桥还是私有桥)之间。因此,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支持点,既能利用钱包在提供最佳用户体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能利用桥在结算部署在以太坊各处的众多资产方面的能力。
然而,意图协议通常会引入对求解器 (solver) 中介的信任假设,这可能产生审查途径和隐私问题。其他方法,如跨链消息传递桥或以太坊互操作性层 (EIL),也在不依赖求解器的情况下推进互操作性。综合来看,这些努力拓宽了互操作性的设计空间。
项目 1:开放意图框架
核心要点: 为支持基于意图的跨链协议奠定中立基础设施的基础。
开放意图框架 (Open Intents Framework, OIF) 为意图的每个层面提供了模块化基础设施:发起、执行、结算和再平衡。它是一个可扩展的框架,为进一步的优化奠定了基础,旨在实现用户跨链交互的更安全、更便宜、更快速的结算。开放意图框架是一项协作成果,其核心贡献者来自以太坊基金会以及 Across、Arbitrum、Hyperlane、LI.FI、OpenZeppelin、Taiko、Wonderland 等众多团队——这是朝着统一但差异化的互操作性方法迈出的重要一步。
OIF 从零开始构建,力求尽可能轻量级和可定制化,以适应以太坊 L2 生态系统中不同的需求和用例。这种模块化和可定制性使得意图堆栈的每个部分都可以轻松更换,从而可以方便地替换掉那些信任假设较弱或安全保证较低的机制。OIF 致力于提高结算保证,包括安全性、抗审查性和隐私性。
开放意图框架的生产就绪智能合约实现现已上线,并提供架构图和开发者文档。在 2025 年第三季度,贡献团队正在最终确定智能合约的基础和标准,完成审计,并增加一些验证机制。到 2025 年第四季度,OIF 将完成开源求解器和跨链验证模块。团队将能够访问完整的参考求解器实现,该实现具有可配置的链订阅、自动再平衡功能以及支持主流跨链验证协议的模块化验证。新链在启动时将能够立即部署生产级求解器,从而消除了传统上长达数月的集成周期。
项目 2:以太坊互操作性层
核心要点: 一个去信任、抗审查的传输层,使跨 L2 交易感觉如同单链交易。
以太坊互操作性层 (Ethereum Interoperability Layer, EIL) 专注于让以太坊再次感觉像一条链,同时不妥协于 CROPS 价值观(抗审查性、开源、隐私和安全)。
EIL 由链与账户抽象团队领导,他们是 ERC-4337 协议的创建者。EIL 是一个去信任的跨 L2 互操作性层,能够实现无缝的多链交易,同时保持用户控制权,保护隐私并维持以太坊级别的抗审查性。意图是一种声明式抽象(“我想要这个结果”),而以太坊互操作性层则专注于通过交易进行指令式执行(“以下是要进行的确切调用”),而无需信任中介。
一份公开的设计文档将于 10 月发布,更多细节将在 Devconnect 上提供。
项目 3:互操作性标准
核心要点: 通过跨链操作的通用协议,减少用户和开发者在整个技术栈中的摩擦。
最后,一套广泛的标准将支持 OIF 和 EIL 的扩展,从而建立从用户到互操作性后端的统一设计原则。这些标准包括用于改善钱包和应用用户体验的可互操作地址(ERC-7828 和 ERC-7930)、资产整合(ERC-7811)和多重调用(ERC-5792),以及中立的消息传递基础设施,如意图标准(ERC-7683)和通用消息接口(ERC-7786)。
至今,ERC-7683 已由来自 Across、Uniswap、LI.FI 和 OpenZeppelin 的一组贡献者审查和修订。主要变化是更高层级的接口重新设计,以支持多种意图发起流程,特别是针对资源锁定和直接向填充者 (filler) 转移等新流程。本着灵活性和模块化的精神,修订后的标准还将包括不同的拍卖机制(例如,荷兰式拍卖、先到先得)并允许与其他开源计划(如多链输入和可互操作地址)兼容。
第二流:加速
第一流为构建一个中立、以用户为中心且安全的互操作性堆栈提供了基础服务,而第二流则旨在提升网络中每个节点和链接的速度极限。我们关注以下章节中详述的四个关键指标:L1 纳入时间、L1 强确认时间、L1 最终性时间以及 L2 结算时间。
项目 4:L1 快速确认规则
核心要点: 在 15-30 秒内获得快速且强有力的 L1 确认,而无需等待 13-19 分钟的完全最终性。
更快的确认时间一直被认为是改善以太坊生态系统互操作性的最大需求之一。以太坊的权益证明机制结构中,证明者 (attesters) 在每个插槽 (slot) 都会对链的当前状态进行投票,而完全最终性则滞后许多个插槽。然而,已经有一种方法可以以可证明的安全性获得更快的确认,但目前这种方法并不广为人知且不易使用。
快速确认规则简介:利用证明者累积的投票,在更早的时间点提供一个较低(但仍然很强)的确认度,而完全最终性则在之后获得(与今天的方式完全相同)。在明确定义的攻击者模型下,更快的确认规则提供了可证明的安全性,对于那些原本依赖完全最终性的机制来说,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我们将通过在所有共识客户端中实现此快速确认规则,并致力于将其端点与有兴趣为其用户降低延迟的项目集成,从而使其可用。
Roberto Saltini 和 Mikhail Kalinin (Consensys)目前正在领导快速确认规则的规范及其正确性证明的制定。TxRx 团队 (Consensys) 正在 Teku 中实现该规则,而 Terence Tsao (Offchain Labs) 提供了 Prysm 的早期实现,Harsh Pratap Singh (EPF Fellow) 正在进行 Lighthouse 的实现工作。随着规范预计将进一步简化,以及实现路径更加清晰,我们的目标是在 2026 年第一季度在所有共识层客户端中提供快速确认规则,并将与合作伙伴项目进行集成。
项目 5:缩短 L1 插槽时间
核心要点: 尽快为缩短 L1 插槽时间进行研究和工程基础工作。
缩短 L1 插槽时间可以带来显著的用户体验改善,我们的初步目标是将插槽时间缩短一倍,从 12 秒减少到 6 秒。将插槽时间减半不仅使 L1 用户的 L1 纳入时间减半,还使这些确认规则的消费者的强确认时间和最终性时间减半。这使得互操作性协议的用户能够实现更快的结算,减少在途资本,并降低费用和延迟,同时也为使用安全的 L1 结算提供了更大的激励。
该项目需要多个工作流:针对网络性能和中心化压力的稳健数据分析(目前由 Maria Inês Silva、Sam Calder-Masson 和 Toni Wahrstätter 参与),共识和执行层变更的规范(由 Dankrad Feist、Justin Traglia 和 Milos Stankovic 参与)以及客户端实现(Milos Stankovic 和 Jihoon Song 的早期工作)。这项工作大部分独立于插槽重构工作,例如转向 EIP-7732(提议者-构建者分离)。
项目 6:缩短 L2 结算时间
核心要点: 减少将资产移出 Rollup 的延迟,从而降低再平衡成本并提高意图的服务质量。
乐观 Rollup (Optimistic rollups) 的结算时间通常在 7 天左右,需要一个足够长的挑战窗口保持开放,以便对已发布的 Rollup 状态提出异议。更短的提款窗口可以使资产更快地从 Rollup 中移出,并降低求解器的再平衡成本,即降低意图协议用户的成本。这是意图能够以更低费用结算更大量交易的关键杠杆。得益于许多 L2 和 ZKEVM 团队的努力,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将支持有兴趣实现基于 ZK 的实时证明和/或转向安全的 2/3 快速结算机制的乐观 Rollup。
第三流:最终化
以太坊互操作性的最终前沿将通过两项技术实现:实时证明和快速最终性。我们的目标是加速研究和原型计划,以提前实现这两项技术。为了突出此流的开放性,我们称之为“探索”。
探索 1:互操作性的 SNARK 化
所有协议活动都必须考虑 SNARK 技术加速走向广泛应用这一趋势。例如,“扩展 L1”方向计划进行早期工作,以逐步将该技术集成到以太坊协议的核心中。同样,今天我们不可能忽视万物 SNARK 化的趋势,特别是当它与互操作性解决方案相关时。
通过基于意图的稳健方法来处理跨链用户体验,目标是继续加速和巩固这些系统的后端,以达到最低的摩擦点。快速结算可以实现快速的流动性再平衡,从而为意图用户削减成本。除了降低成本和延迟,我们相信 SNARK 化有潜力重塑资产发行、桥接原语和跨链可编程性的格局,其中包括实现与 L1 的同步可组合性。走在这场革命的前沿,使我们能够掌控方向,引导我们的网络走向我们所期望的未来。
通过项目 6 中描述的更快的 L2 结算机制的一些基于 SNARK 的版本,乐观 Rollup 有潜力解锁一个“快速根”,据此可以假定其状态已结算。然而,也可以无需许可地获得这个快速根,并对其进行“zkSettle”。特别是,这种形式的结算可以作为一种机制通过开放意图框架(项目 1)提供,确保最稳健的意图结算形式和最大程度的用户保护。
探索 2:更快的 L1 最终性
我们建议探索所有路径,将最终性时间从目前的 13-19 分钟提前到秒级。首先,如项目 5 所述的更短插槽将使最终性时间减半,达到 7-10 分钟。其次,信标链的变更可以进一步加速,降至 1-2 分钟。最后,用一个更精简、更快速的协议取代我们当前的共识协议 Gasper,将带来额外的数量级改进,目标最终性时间将在 10 秒以内。
EF 协议共识团队正在进行多个项目,为设计一个稳健、高性能和去中心化的共识协议提供决策依据。3 插槽最终性 (3SF) 是一个被充分理解的协议,它在实现强安全性的同时具有动态可用性,这是以太坊等协议独有的组合。对 Kudzu、Hydrangea 或 Alpenglow 等较新类别协议的探索揭示了在 3SF 基础上改进的机会,可以实现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吞吐量,但必须针对以太坊的独有特性进行设计。
相关的 EF 项目
改善用户体验已发展成为一项多方面的工作,有几个不同的工作流在解决从互操作性到安全性和隐私的各种问题。通过本篇说明,我们澄清了我们自己在互操作性方面的工作,并邀请您在下面了解更多关于万亿美元安全计划和 Kohaku 隐私钱包的详细信息。
万亿美元安全计划 (Trillion Dollar Security)
由 Fredrik Svantes 和 Josh Stark 领导的万亿美元安全计划 (1TS) 是一项全生态系统范围的努力,旨在升级以太坊的安全性,以帮助将世界带上链。1TS 的第二阶段 致力于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包括更好的清晰签名模型、密钥管理以及钱包安全和隐私标准。
Kohaku
由 Nicolas Consigny 和 Vitalik Buterin 领导的 Kohaku 项目致力于开发必要的技术,以支持在其整个技术栈中都具备隐私性的钱包。该项目由 EF 与多个外部团队合作开发。Kohaku 的核心目标是:(i) 一个提供强大隐私/安全原语的 SDK,以及 (ii) 一个基于该 SDK 构建的高级用户钱包。在第一阶段,该项目将专注于面向高级用户的浏览器扩展,引入隐私和安全功能。该扩展旨在保护隐私,同时减少信任假设并消除不必要的外部依赖。该项目将附带 Helios 轻客户端、一个隐私服务抽象层,并支持隐私地址、原生的隐私余额和隐私发送功能。